當銀幕上的重慶 “碼頭工” 橄欖球隊喊著 “雄起” 發(fā)起沖鋒時,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倒影。作為一名曾在重慶橄欖球領域深耕 8 年的 “老球棍”,電影《沖?撞》里那些沾滿汗水的護具、泥濘賽場的嘶吼、兄弟伙間的扶持,像一記重錘擊中了記憶深處的熱血與遺憾。
一、銀幕里的 “雄起” 與現(xiàn)實中的 “沖撞”
電影中 “碼頭工” 從街頭野球場逆襲全國冠軍的故事,并非虛構。這支由教師、貨車司機、退伍軍人等普通人組成的隊伍,用 10 個月連敗墊底,第 11 個月卻以 “彩虹球” 絕技震驚全場。這種 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 的堅韌,與重慶橄欖球人骨子里的倔強如出一轍。2014 年,重慶魚洞中學橄欖球隊在全國賽場上以 “群攻防守” 戰(zhàn)術逆轉強敵,男隊場場逆轉、女隊 “一黑到底”,正是這種 “不服輸” 精神的真實寫照。

作為重慶橄欖球早期拓荒者,我見證過太多類似的熱血時刻:在 40℃高溫下穿著厚重護具訓練,汗水浸透的隊服能擰出水來;為節(jié)省場地費,在炭渣操場上摔得遍體鱗傷;面對外界 “橄欖球是危險運動” 的偏見,一遍遍地解釋腰旗橄欖球、觸式橄欖球的安全性。這些經(jīng)歷,與電影中送豆花小哥、貨車司機們的 “土味訓練” 形成了跨越時空的共鳴。
ballbet貝博bb艾弗森二、8 年堅守:從 “碼頭工” 到校園火種
2012 年,當重慶首支美式橄欖球隊 “碼頭工” 在 QQ 群里招兵買馬時,誰也沒想到這群 “散裝” 愛好者能創(chuàng)造歷史。創(chuàng)始人劉元鋒帶著隊員在重慶醫(yī)科大學的炭渣操場從零起步,用 5 年時間讓魚洞中學橄欖球隊成為全國冠軍,更將 “堅韌、忠勇、開放、爭先” 的重慶城市精神刻進了橄欖球基因。
我參與組建的球隊同樣經(jīng)歷過從無到有的掙扎。早期訓練沒有專業(yè)教練,隊員們自費購買淘汰裝備,對著教學視頻琢磨戰(zhàn)術;為推廣這項運動,我們走進中小學,用腰旗橄欖球吸引孩子們的興趣,在巴南區(qū)花溪二小開設每周一節(jié)的橄欖球課程,讓更多孩子體會到 “團隊協(xié)作大于個人英雄” 的魅力。那些在球場上摔倒又爬起的瞬間,那些因為熱愛而不計回報的付出,最終化作了重慶橄欖球從 “小眾” 走向 “破圈” 的基石。
三、遺憾與希望:山城橄欖球的未來之路
電影中 “碼頭工” 奪冠后因人員流失陷入低谷的情節(jié),刺痛了每一位重慶橄欖球人。現(xiàn)實中,魚洞中學橄欖球隊每年近半數(shù)主力畢業(yè),梯隊建設難題至今未解。但正如電影里老隊員回歸重振旗鼓的情節(jié),重慶橄欖球的火種從未熄滅 ——2021 年,“碼頭工” 元老們重返球場,吸引 30 余名年輕人加入;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開設橄欖球課程,青少年培訓機構從零星幾家發(fā)展到初具規(guī)模。
站在重慶華熙體育場的看臺上,我想起韓曉龍教練說的話:“橄欖球的核心是奉獻,這與重慶精神不謀而合?!?當銀幕上的 “彩虹球” 劃破天際,當現(xiàn)實中的少年們在球場上喊出 “雄起”,我知道,這份熱血與堅守,終將撞開更廣闊的天地。
(注:文中 “魚洞中學橄欖球隊”“碼頭工” 等案例均來自真實報道,電影《沖?撞》改編自重慶 “碼頭工” 橄欖球隊真實故事。)